养鸡企业冷库告急 库存憋得慌

   2013-05-24
核心提示:政策补贴下依然面临高风险漫画/李宏宇陈印权:面对危机,企业家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永不停顿地适应市场。上周末的一则消息让陈

政策补贴下依然面临高风险

 

漫画/李宏宇

 

陈印权:面对危机,企业家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永不停顿地适应市场。

 

 

    上周末的一则消息让陈印权兴奋不已。

    这则源自上海市政府H7N9禽流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工作会议的消息称,鉴于上海已连续20天无新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即日起终止本市流感流行应急预案Ⅲ级响应。这给饱受市场冰封之苦的家禽养殖企业带来了一丝曙光。

 

市场惨得不能再惨

    陈印权所在的上海旺园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不能算是上海最大的家禽养殖企业,但可能是把家禽产业链做得最全的企业之一。除了餐饮这块没有涉及,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几乎都涉及了。

    旺园位于奉贤区的奉城镇,成立于2009年3月,是农业部2012年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上海市唯一的一家),也是上海市家禽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合作社下配置生产部、技术部、鸡苗销售部、成鸡产品销售部,拥有从种鸡到产品销售整个完整的鸡禽产业链。因而,对此次遭遇的市场危机,陈印权和他的企业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他说。“我这里的统计数字是最真实的。”据他介绍,旺园向沪上最著名的两家以鸡为特色的餐饮店小绍兴和振鼎鸡提供的货源占20%左右。据他的统计,小绍兴和振鼎鸡的营业额分别下滑了87%和95%。

    “平日旺园每天提供给振鼎鸡700-800只成品鸡。如今,最少的时候只有25-30只,是原来的5%都不到。”陈印权说,旺园在上海各大农工商超市设立的50个专柜全线暂停;在市区开设的4家专卖店营业额也大幅滑坡。其中,单就泰兴路一家门店,春节期间月销售额一度创下8万元的佳绩。眼下,已下滑至1万元左右,仅靠卖鸡蛋维持。而就是卖鸡蛋,他这里算是好的,农工商超市的鸡蛋销售直线下降了70%以上。

 

收购活鸡一刻不能停

    一面是惨不忍睹的市场氛围,一面却是收购活鸡的硬任务。因为禽流感疫情,活鸡销售运输完全中断,但为了减少鸡农的损失,包括旺园在内的本市家禽养殖场承担了政府下达的收购活鸡的硬指标。

    “肉鸡一次性补贴2元/只,蛋鸡一次性补贴3元/只;种鸡按照15元/只进行补贴,祖代鸡的补贴标准是50元/只。”陈印权掰着手指,对政府的补贴政策如数家珍。收购虽然有政府补贴,但补贴的钱最终到位有个时间差,企业自己也要贴上一大笔钱,这使得像旺园这样的合作社也面临很大的风险。

    陈印权介绍说,上海收购鸡农活鸡的价格是要求不得低于9元/公斤。据他的估算,虽然离11元左右的成本线还有2元的差距,但比起外省市,这个收购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同时,政府还给予养殖企业每公斤3.5元的补贴,用于屠宰、冷冻、包装物流、资金利息等各方面的支出。

   “最早测算时估算我们的收购资金在300万元左右,后来不断加码。”陈印权在给记者算账,“原先设想我们收购15万-20万只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大量的无证鸡农没有纳入统计,导致要收购的活鸡数量不断增加。到目前算下来,旺园投入下去的资金已经是1120万元,总共收购了50万只啊!”

 

怨天尤人毫无意义

    目前,陈印权最关心的是活禽交易市场是否会开放、政府补贴如何落实、补贴是一次性的还是将维持一段时间,等等。他说,市场何时启动还很难说,但企业必须做好准备。

    旺园正在筹划分别在南京六合和上海长兴岛建立新的散养基地,作为后续种鸡的储备。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市场,陈印权做了两手准备。“今后,如果活鸡市场开放,我们就专攻精品鸡路线,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旺园的最大特色产品是驐鸡,一般的驐鸡都是驐公鸡,旺园最近开发了富有特色的驐母鸡,面向中高端市场;如果活鸡市场关闭,那我们就大量做冰鲜鸡,在菜场原先的鸡摊位置上开出有特色的冰鲜鸡专柜。”陈印权说,面对危机,企业家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永不停顿地自己去适应市场。

 

[ 市场走向 ]

    在旺园的厂房内,一位师傅打开了一个零下30多摄氏度的冷库。满眼望去,里面堆满了包装完好的冰冻鸡。陈印权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该企业冷冻鸡的储备量在50吨左右,而眼下他们已经积压了1100吨,塞满了6个大小不等的冰库。不久,这个数字还可能被刷新。“刚刚建好一个冷库,几天就塞满了。一个月单冷库电费就要花费10万元。”陈印权显得无奈,他说:“我几乎把一家一当都押在上面了。”

    随着活鸡收购的基本完成,后续的大量资金和成本压力压在了像旺园这样的养殖企业身上。企业面临去库存的巨大挑战。而眼下最大的困难是,市场信心远没有恢复。

    “其实理智的人都明白,家禽市场眼下是安全的。”陈印权表示,旺园投入了100多万元建立了冰鲜鸡的冷链生产线,将人和家禽完全隔离、封闭,对外销售的产品完全可以放心。关键还是要提升人们的消费信心。

    对于未来的市场走势,业内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一种是“绝地反弹说”。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肉鸡被大量屠宰后,市场供应可能跟不上,特别是一些种鸡被宰后,将影响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市场供应。市场上的鸡少了,价格就可能猛涨。另一种观点是“激烈竞争说”。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上海和外地鸡的收购价完全不同。据了解,此次遭遇危机后,上海的活鸡收购最低是9元/公斤,而外地很多地方的收购价不到7元/公斤,甚至最低的只有4元/公斤。而外省市的屠宰量远远超过上海,一旦市场开放,大量外地鸡进入上海市场,无论在供货数量上,还是在价格竞争上,本地的家禽企业都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因而,鸡的市场价根本上不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