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禁止活禽能成功或因不懂“吃鸡”

   2014-09-26
核心提示:鸡网资讯 外国禁止活禽能成功或因不懂吃鸡9月17日,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布《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草案)
鸡网资讯  外国禁止活禽能成功或因不懂“吃鸡”
 
9月17日,广东省政府法制办公布《广东省活禽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草案规定,珠三角9市城区将不卖活禽,实施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市民、网友的热议,更激发了百余家家禽企业紧急筹建行业协会应对,认为将使广东优质鸡产业遭受灭顶之灾。珠三角主要城区是否仍然保留吃活禽?对此,笔者认为在符合安全和健康的情况下,广东的活禽文化不应随意丢弃,毕竟“食在广州”凭的就是粤菜的精致美味,而活禽就是这一美味的主要食材。
2013年4月和2014年1月,H7N9疫情两次来袭,禁止活禽让原希望可以放开肚皮享受粤菜美味的市民难免有所失望。广东家禽企业则更加凄惨,经历了两次重创元气大伤,本希望在肉鸡行情逐步好转时挽回损失,缓解高度紧张的资金链,来应对“今冬明春”可能再次来袭的H7N9疫情,却又要陷入另一场“生存危机”,难怪百余家家禽企业如此激动。广东是中国优质鸡主产主销区,年产12亿羽,年销活禽8亿羽,约有150万养鸡业直接从业人员。若近年来,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家禽养殖业作为广东省的拳头农业产业,农牧放养、鲜活销售,禁止活禽无疑阻碍了农民增收,摧毁本具有优势的广东优质鸡养殖产业,无异于有违“圣旨”。
广东活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适逢节日庆典、朋友聚会、拜神祈福皆用活禽作材;不少老字号粤菜饮食名店亦以活禽作材,烹饪出各种美味佳肴名扬海外,招揽各地食客慕名品尝。禁止活禽不单影响广东家禽养殖业,更间接影响着广东旅游、饮食等行业,负面影响大。
由于广州市民觉得冰鲜鸡不好吃,导致一场为了广大市民的“健康”为由,雷厉风行的冰鲜鸡推广计划效果不符预期,被迫推迟全市推广期限,采取光鸡过渡期措施。同样由于美国人认为鲤鱼腥味重刺多,无法像亚洲地区民众捕捞食用来控制繁殖,2014年1月奥巴马政府提议斥资180亿美元修建大坝阻止亚洲鲤鱼进入密西西比河,缓解美国鲤鱼灾祸,难不成禁止美国人吃猪、牛、羊肉,都动起来吃鱼肉,可见饮食文化之重要。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跳出来反对,禁止活禽交易就是因为活禽不符合安全和健康,列举出众多欧美国家为公共安全禁止活禽交易的经验让国人借鉴,饮食文化理应要为公共安全让路。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安全与饮食文化之间两者并没有冲突。
农业部门一再强调,H7N9流感病毒主要存在活禽经营的场点,并没有在禽类的养殖场检出。可见H7N9的“乱子”并不在活禽,而在经营场点。香港从来没有禁止过活禽,却从08年以后再也没有爆发过禽流感,何不效仿香港实行养殖场注册制,从养殖、防疫、运输都有严格的监管制度,建起一条高质量的防疫配送供应链,严格执行活禽不过夜的“日零存栏”制度,定期休市消毒。亦可考虑根据流感病毒的气候传播特性,采用灵活变动的“上海活禽销售模式”,让市民、游客皆能品尝到以新鲜鸡作材的粤菜美味,这样不单最大限度地减少行业企业的损失,解决了广州市民的菜篮子,还可以保留了广东传统的活禽饮食文化,惠及各行各业,实在无需“一刀切”禁止活禽。
美国不好鲤鱼、日本好生鱼、广东好活禽,“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别总拿着外国的经验指导着国人,以活禽作材的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长期形成能量巨大不容被忽视。(新牧网通讯员 强仔)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