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5点,柳州市柳江县里雍镇广实村岩二屯的廖家强和他8个工人就已经在鸡舍里忙碌了,喂食、清粪……“鸡醒得比较早,每天都要在鸡醒之前做好喂食的准备。”从2011年开始养鸡,廖家强就一直这么忙碌着,望着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十多间鸡舍,略显疲惫的他感慨万千。
遇波折要“拼”志气
1994年,廖家强从部队复员后,一直四处奔波替人打零工,日子久了,他渐渐厌倦了在外漂泊的日子。2010年,他随一个老板到外地一个蛋鸡养殖场考察,第一次看到成千上万只鸡咯咯下蛋的壮观场面,他的心被这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震撼了。“我们里雍那时没什么大型养殖场,养蛋鸡基本没有。”一直苦于没有好的投资项目的廖家强心中似乎有了方向,如果自己回家也开办这样一个蛋鸡养殖场,是否会是一个不错的创业项目呢?2011年,他对家乡以及柳州的蛋鸡养殖市场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发现蛋鸡养殖是一个市场需求量大、利润较高的致富好项目。“最重要的是政府鼓励我们回乡创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因此,廖加强认为在本地投资蛋鸡养殖场应该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项目。
创新业要“拼”勇气
创业的艰难只有廖家强心里最清楚。兴建养殖场,从场址的选择,鸡舍的修建,到蛋鸡幼雏的购买引进,前期需要近100万的启动资金。虽然夫妻两人过去在外打工手头积攒有一些钱,但远远达不到要求。于是,他们就四处向亲戚朋友借,借的钱不够,他们就拿房子去贷款。“养得嘛,你没有经验,没有技术,鸡病又多,怎么养?”由于从来没有养过蛋鸡,再加上媒体经常报道因瘟疫和禽流感等病灾害事件导致的大面积家畜死亡事件,廖家强大规模养殖蛋鸡还未启动,就被亲戚朋友泼冷水,大家都不肯轻易出资。“搞这么大的养殖场,困难肯定有,但创业需要勇气。”2011年,在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下,廖家强勉强筹集了部分资金,他选择了在老家背后的一个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地势相对平坦的小山头上兴建鸡舍。当年,在一片质疑声中,新建成的养殖场迎来了首批来自山东的20000羽罗曼粉雏鸡,从此廖家强踏上了养殖蛋鸡之路。
干活路要“拼”心气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搞养殖,技术是关键。”为了获得更多技术,廖家强远到山东,近到到桂林,亲自到别人的养鸡场去请教蛋鸡养殖的流程和技术,并买来养鸡书籍认真钻研,还到县畜牧局请教技术人员,靠着一股钻劲和韧劲,掌握了一些蛋鸡养殖的关键技术。“当时进这批鸡苗比较小,又怕停电,又怕小鸡打堆,又护理,又喂水,又喂料,又做疫苗……”20000羽小鸡苗,岂是几个“又”字能代表创业的辛苦。累了,睡鸡圈边,愁时,吃不下饭,在鸡舍里一干就是几个通宵,一干就是三四个月。“等鸡产蛋了,开心得睡不着觉。”经过精心饲养,细心照料,第一批蛋鸡养得非常成功,成活率达到了98%,最高产蛋率达到了97%,因为养殖场产的鲜蛋成分好,个头匀称,加上蛋鸡场靠近柳州市区交通便利的优势,每天生产出来的鲜蛋根本不愁销路,商家会自动上门来收购,当年纯收入就有10万多元。精心的管理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亲朋好友看到养殖场取得的成功,纷纷进行融资。2013年,在廖家强夫妇的努力下,养殖场规模扩大,建成10个大养鸡棚,养殖蛋鸡50000羽,日产蛋量2.5吨,产值达300多万的大型蛋鸡养殖场。
当问到在面对困难时是什么支撑的?廖家强总会不假思索地说到:“部队磨练了我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返乡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希望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谈到未来,他说最想的是成立个蛋鸡养殖合作社,与周边的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