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食癖是啄肛癖、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等恶癖的统称,是群养鸡、笼养鸡、肉鸡饲养中最常见的恶癖。一旦发生,鸡只互相啄食,造成损失,常引起胭体等级下降,产蛋量减少,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饲料配合不当,营养比例失调,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食盐缺乏等是引起啄食癖的主要原因;鸡舍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饲养密度大,过于拥挤,缺乏充足的运动,产蛋箱不足,外寄生虫侵袭,皮肤外伤出血,母鸡输卵管脱垂等都是诱发啄食癖的因素。
【 症状】 啄食癖共同特征表现为互相啄食,造成创伤或引起死亡,破坏了正常群体生活的习性。
( l )啄肛癖雏鸡和育成鸡最为常见,当雏鸡密度过大,运动不足,光线太强或日粮配合不当时最易发生。尤其是雏鸡患白痢病时,病雏肛门周围羽毛勃有白灰样粪便,其他雏鸡就不断啄食病鸡肛门,造成肛门破伤和出血,严重时直肠脱出,很快死亡。产蛋鸡产蛋时泄殖腔外翻,被待产母鸡看见后啄食,往往引起输卵管脱垂和泄殖腔炎。
( 2 )啄羽癖各种年龄的鸡群均有发生,但以产蛋鸡、幼鸡换羽时较多见,以翼羽、尾羽刚长出时为严重。常表现为自食羽毛,互相啄食羽毛,有的鸡只被啄去尾羽、背羽,几乎成为“秃鸡”或被啄得鲜血淋淋。
( 3 )啄趾癖多在雏鸡中发生。表现啄食脚趾,引起流血或跋行,有的甚至脚趾被啄光。
( 4 )啄蛋癖主要发生于产蛋鸡群。表现为自产自食和互相啄食蛋现象。
【 防治】 应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 1 )断嚎。于6 一9 日龄进行断咏,是防治啄食癖较好的一种方法。
( 2 )饲料配合合理,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氨基酸(如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维生素(如A 、B6 、残、D 、烟酸等)和微量元素不能缺少。试验证明,在日粮中添加0 . 2 %的蛋氨酸,能够减少啄癖的发生。
( 3 )啄羽癖可能是由饲料中硫化物不足引起。在饲料中补充硫化钙粉(把天然石膏磨成粉末即可),用量为每只鸡补充0 . 5 一3 克/天,效果很好。或在日粮中加入2 %一3 % 的羽毛粉。
( 4 )有的啄食癖是由于饲料中缺乏食盐所引起,可在日粮中短期添加1 . 5 %一2 %的食盐,连续3 - 4 天,可能有效,但不能长期饲喂,以免引起食盐中毒。
( 5 )鸡群一旦发现啄食癖,应立即将被啄的鸡只移出饲养,对有啄食癖习惯的鸡也可单独饲养或淘汰。有外伤有脱肛的病鸡应及时隔离饲养和治疗,在被啄伤口上涂上与其毛色一致和有异味的消毒药膏或药液,如鱼石脂、磺胺软膏、碘配、紫药水等,但切忌涂红药水(红汞)。
( 6 )注意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鸡舍通风要好,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光线不能太强,最好将门窗玻璃或灯泡涂成红色或绿色。食槽、饮水器应足够。喂饲时应定时、定量,尤其是不可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