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份以来,北京报告多起H7N9疫情。截止到4月16日,北京今年共报告9起H7N9禽流感疫情,涉及10例病例。其中,4例为本地病例,6例为外地来京就诊病例。
北京市发生的H7N9禽流感病例中,均有活禽接触史,调查发现感染来源均来自于这些病例购买外地流动商贩或饲养的活禽,这些活禽最终来源均指向河北省流动商贩。鉴于此情况,北京未来还有可能出现散发的本地病例,加之北京外地来京就诊病例人数众多,因此出现输入性病例的风险仍较高。
此前,据世卫组织表示,大多数人感染病例是通过接触被感染的家禽或包括活禽市场在内被污染的环境而暴露于甲型H7N9病毒。根据报道的信息,没有证据证明该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持续传播,甲型H7N9病毒特性或人感染H7N9的流行病学也没有显著变化。
世卫组织提示,公众知道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暴露于禽流感病毒环境中很重要。但通常判断家禽是否感染禽流感很困难,所以在处理、宰杀和准备食用的家禽时,有必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个人卫生措施。
食用禽肉和猪肉制品安全吗?世卫组织表示,流感病毒不会通过食用煮熟的食物传播。因为流感病毒在正常的烹饪温度下会灭活(禽肉全部达到摄氏70度,即“滚烫”,肉的任何部分不能是淡红色的),食用经过妥善制备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包括家禽和猎禽在内。患病动物和病死动物的肉不应食用。在发生疫情地区,肉制品在妥善烹调和处理的前提下可以放心食用。食用生肉和以生血为主的菜肴存在较高风险,应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