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虞志华 古月)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是全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环节,我市6月底前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禁养区216家规模以上养殖场关闭任务。记者昨从市“263”办公室获悉,《扬州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获省农委、省环保厅、省国土厅批准实施,这是全省首个获准实施的地级市畜牧业布局优化方案,标志着我市畜禽污染治理从治标走向治本,从短期攻坚走向长效管理。
《扬州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按照“禁养区严格禁养、限养区严控总量、过载区逐步削减、适养区合理配置”的原则,在全市生态红线、禁养区以及限养区范围以外,优化全市“一带两园三区”的畜牧业产业布局,逐步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培育扬州特色畜牧产业。
按照方案,我市将建设“一带两园三区”,即沿安大路高效畜牧产业带,高邮八桥现代乳业科技园、高邮三垛优质鸡产业园,宝应湖西有机农业优质畜禽配套区、里下河高邮鸭扬州鹅水禽产业区、丘陵地区草食畜禽产业区。明确到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量控制在150万头;家禽饲养量控制在8000万只,其中蛋禽2000万只;羊饲养量控制在100万只;奶牛饲养量控制在1万头以内。
今后,我市畜牧业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养殖方式生态化。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小区)一律关闭,限养区原则上不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宜养区严格准入制度,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小散养殖户。二是粪便资源化利用。将采用“粪便污处理中心+有机肥利用”“沼气发酵+还田利用”等模式,实现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三是病死畜禽无害化。着力推进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实现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全覆盖。四是畜禽标准化生产。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5家、省级示范场5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