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监管,规范畜禽屠宰行为,推动屠宰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自屠宰职能划转以来,农业部狠抓屠宰环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推进生猪屠宰厂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天本报摘登陕西、浙江、河北、江苏、湖北、四川、吉林、山东、江西等省在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建设和生猪屠宰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供各地借鉴。
江苏
推进生猪屠宰行业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积极开展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全面加强信息化监管。全省已累计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835家,占应关闭企业总数的98.5%,组织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试点,生猪屠宰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一是大力推进生猪屠宰清理整顿,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好减法。畜禽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农业部门后,针对全省生猪屠宰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能过剩严重等突出问题,江苏省及时调整屠宰发展思路,全面开展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在压缩落后过剩屠宰产能上动真格、下真功、见实效。出台政策。2015年,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明确用3年时间将全省生猪屠宰企业数量压缩到150家以内,全面实现工厂化屠宰。同时,省农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制订出台奖补政策,省级财政拿出1.4亿元资金,对整体推进完成清理整顿任务的县(市、区),分别给予50万-400万元不等的工作奖补,强力推进过剩落后产能压缩。省农委将清理整顿工作列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清理整顿工作进展季度通报制度,各地层层落实责任,市与县、县与乡镇通过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确保按照计划进度完成清理整顿任务。江苏省农委制定印发了《生猪屠宰行业清理整顿项目检查验收办法》,明确项目县(市、区)完成清理整顿任务后,采取"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省级验收"的检查验收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开展省级检查验收工作。在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努力下,清理整顿进展顺利,截至2017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企业835家,占应关闭企业总数的98.5%,淘汰落后生猪屠宰产能近2千万头,有力地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
二是组织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在加强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上做好加法。江苏在推进"压点"的同时,按照"调查研究、试点示范、整体推进"的步骤,同步开展"提质"行动,解决生猪屠宰企业"硬件不好、软件不全"等问题,着力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调查研究。2016年,江苏省农委将"生猪屠宰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在对全省12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充分调研基础上,研究提出建立健全生猪屠宰质量管理体系的"五化四有"标准化建设思路,即工艺流程科学化、设施装备标准化、检验检疫规范化、监控追溯全程化、污水处理达标化和有健全的质量内控机构、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充足的质量技术人员、有风险评估纠偏机制。组织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江苏省农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生猪屠宰质量安全管理技术集成与应用"列入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按照高、中、低三个等次选择3家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努力探索符合江苏实际的生猪屠宰标准化创建实施办法。超前谋划大力推进。2017年1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农委向各设区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屠宰行业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开展畜禽屠宰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生猪屠宰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的工作要求。
三是大力推行信息化管理,在提高执法监管效能上做好乘法。深入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借力"互联网+",积极推进生猪屠宰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执法监管效能。注重技术保障。注重实施效果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依附电信公司的"全球眼"技术,在全省130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进场查验、待宰静养、检疫检验、产品出厂、无害化处理等关键岗位,布设645个高清摄像头,实现监管工作实时化、可视化;建设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实现快速、便捷、移动出具产品电子检疫合格证明;建设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对屠宰企业病死猪及其产品等集中无害化处理,无害化运输车辆统一安装移动视频监控及GPS定位,确保监管无盲区、无漏洞。
江苏省畜牧兽医局
山东
推动生猪屠宰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以来,山东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依法认真履行屠宰行业监管职责,针对当前屠宰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制度,引导产业发展,树立标杆,推动屠宰企业转型升级,打击屠宰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了肉品质量安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8月底,省局接到群众投诉举报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5以上。
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屠宰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好屠宰监管的关键所在。一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山东省屠宰企业飞行检查规定,在不打招呼、不通知企业的情况下,对企业开展检查。今年省局对青岛、临沂、潍坊等5个市31家屠宰场进行了飞行检查,21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二是按照"属地管理、风险评估、分级监管"的原则,制定了山东省畜禽屠宰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对畜禽屠宰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畜禽屠宰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定点企业发放风险级别公示牌,对风险级别较低的企业加大飞检、监督抽检检查的频次,更好地推动企业提档升级。
示范创建,树立标杆。屠宰企业示范创建是保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今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食安山东"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省食安办制定了实施意见任务分解方案,对加快屠宰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畜禽屠宰企业示范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在今年制定食品安全考核指标中把畜禽屠宰企业标准化示范创建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内容之一。省局按照省政府要求,下发了关于山东省畜禽屠宰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全省17市全部出台屠宰企业示范创建方案,全省统一标准开展示范创建的氛围正在形成。
项目引导,增强活力。实施项目引领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山东选择近20个县(市、区)开展生猪产品"撤点并厂、定点配送"放心肉工程项目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布局、企业参与的路径,选择机械化、品牌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经营有基础,老百姓反映信誉良好的大型生猪屠宰企业或者建立生猪产品定点配送采购中心承担配送任务,统筹考虑解决小型场点关停并转产生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配送点设置等问题,配送点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企业配送、统一编号挂牌、统一监督管理的"四统一"原则进行运作,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放心肉"下乡供应体系。仅项目县就清理小型屠宰厂点57个。
交互检查,促进提升。为推动生猪屠宰企业资格清理一盘棋,全省开展了生猪屠宰企业资格审查清理专项督查活动,检查采用了"统一标准、一把尺子、各市互查"的检查方式。本着"严检查、严整改、严落实"的态度,两个市之间相互检查,从安全生产、生产控制、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入手,深入到生产现场的每个环节,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检查中,各市本着"走出去、带回来"的态度,在查找问题的同时也将学到的亮点工作消化吸收,学习先进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达到学以致用,推动工作的效果。此次交互检查,各地互学互鉴,相互推动,效果明显,全省生猪屠宰资格清理工作明显加快。
专项整治,形成威慑。面对当前生猪屠宰质量安全形势,全省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农业部"扫雷行动"部署,持之以恒抓打击,始终保持打击的高压化、常态化。一是做到严打常态化。保持严打高压威慑态势,依靠法律、依靠群众、依靠举报,出重拳、下狠手,对私屠滥宰实施精准打击,确保在全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争取"不出事"。二要做到严防常态化。济宁市畜牧兽医部门积极与公安机关联合,对违法行为线索深挖深究,边排查边打击,集中断掉了一批私屠滥宰黑窝点。今年该市查处违法案件42起,捣毁私屠滥宰窝点13个,没收非法肉品5吨多,移交公安机关3起,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4名。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
湖北
力促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创建
近年来,按照企业"设施标准化、环境整洁化、生产规范化、监管常态化"的工作要求和目标,采取"四措并举"的办法,力促湖北省生猪屠宰厂(场)标准化创建。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创建标准。近年来,湖北把加强屠宰行业制度建设和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作为开展生猪屠宰厂标准化创建的重要内容,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一是制定和印发了"两个责任清单",又进一步建立了11项管理制度以及生猪屠宰规范;二是明确了小型屠宰场点设施设备基本要求;三是制定了生猪屠宰厂肉品品质检验室检验项目及基本设施设备配置要求;四是对开展代宰业务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制定了全省统一的《委托代宰协议书》模板,明确责任和义务;五是制发了《湖北省生猪屠宰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通知书》等,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通过出台和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生猪屠宰厂(场)标准化建设的标准逐步形成。
以"两个责任清单"为抓手,力促"两项责任"落实。湖北以"两个责任清单"为抓手,力促屠宰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在充分调研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湖北省形成了以《湖北省生猪屠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清单》、《湖北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主体责任清单》为主要内容的生猪屠宰监管的"两个责任清单",并附有《屠宰监督检查结论告知书》和屠宰企业五本记录台账。其中,《监管责任清单》内容体现为"五看五查把七关一告知",确定了屠宰监管部门在屠宰管理工作中"干什么"、"怎么干"的标准,既有监管职责、内容要求,也有具体操作规范,界定了屠宰管理部门的履职规范和职责边界。《主体责任清单》内容体现为"五个严禁"、"五个应当"和"五个必须",明确了生猪定点屠宰厂"严禁干什么"和"应当干什么",强化刚性约束,使屠宰企业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屠宰监督检查结论告知书》包含了检查内容、检查结论和整改要求等;"五本台账"包含了屠宰企业从生猪进厂、"瘦肉精"抽检、肉品品质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以及肉品出厂等各环节工作情况记载。
推行集中屠宰,力促屠宰行业转型升级。湖北推行屠宰行业转型发展,探索去产能、集中屠宰等屠宰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推进屠宰厂标准化的创建:一是实施以生猪定点屠宰场资格审核清理为主要内容的畜禽屠宰行业转型升级行动,试行整市推进;二是通过县域范围内整合乡镇屠宰场点,重新布局乡镇屠宰场,实行骨干中心屠宰场跨乡镇区域配送模式;三是以湖北省江陵县为代表的县域集中配送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市场运作,整合生猪屠宰资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达到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一体化经营的目标,实现了生猪屠宰产业由"多乱小散差"向"少齐强精美"的转变。"江陵模式"得到农业部的肯定,6个省专程参观学习;"江陵模式"在湖北省已成为生猪屠宰厂(场)标准化建设的标杆,已逐步在各地推广。
加强政策撬动作用,力促支持标准创建。近两年来,湖北通过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集中500万元的资金推进和撬动屠宰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支持屠宰行业开展区域集中屠宰和屠宰企业提升检测实验室及环保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一是明确资金使用方向,主要用于集中屠宰的屠宰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和提升检测实验室及环保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二是明确建设内容:关闭乡镇屠宰场(点)80%以上,改造升级县市城区屠宰厂实行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产销一体化经营。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县市政府制订明确的一年内实行集中屠宰、统一配送、产销一体化经营工作方案,明确全县屠宰场布局规划,经市州畜牧兽医局审核,出具意见,向省局申报。县域范围内乡镇屠宰场减点80%以上;对经合法程序保留的屠宰场须达到标准化水平,取消的屠宰场由发证单位撤销定点资格,收回标志牌证,并在媒体上公告公示。湖北省先后支持江陵、天门、红安、大悟等县市开展了集中屠宰、统一配送和区域集中屠宰等工作,支持20个县市的20家A类屠宰企业进行肉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及环保设施设备的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创建等工作;还专门安排20余万元统一印制了屠宰企业的五本标准化台账,并发放到全省屠宰厂(场),有力推进屠宰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湖北省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