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及中德农业合作简况

   2018-01-03
核心提示: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属温带气候,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织,年降水量500~1000mm,温和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为农牧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属温带气候,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交织,年降水量500~1000mm,温和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为农牧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2016年,德国农业用地1671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1182.2万公顷,占农业用地的70.7%,草地面积469万公顷,占28%,其余为果园、葡萄园等。

100多年来,德国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0年,德国人一半的收入都是用来购买粮食和食品,而今已不到10%;1950年德国有500万人在农场工作,而今不到100万人;1900年,农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38.2%,1950年下降到24.3%,而今只有70.6万,占1.6%;农业GDP占比也从1900年的29%,下降到1950年的11.3%,到2016年降到了0.8%。1900年,一个农民可以养活4人,而现在一个农民可以养活150人。农业各项比重虽然不断下降,经济性却非常高。这表现在,德国现有75万个农业综合企业,雇用了约450多万员工,创造价值达4120亿欧元。德国农企国际化趋势明显,食品和农产品生产量的1/3用于出口。德国农场的平均规模是55.8公顷,但是东西部规模差别很大。德国农场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规模却在不断增加。

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是欧盟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当前,生物能源、有机种植、数字化农业、农业可持续性在德国广受关注,发展迅速。

一、德国农业发展特点

(一)实行欧盟农业共同政策(CAP)。目前CAP包括直接支付和市场支持,以及农村发展政策两大支柱。在CAP框架下,一方面,通过在欧盟谈判,德国确定了80%以上的农业规定,另一方面,德国结合本国国情制定农业直接支付政策,保障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德国农民约一半的收入来自直接支付。

(二)农业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德国雨水丰沛,日照少,山地和沼泽地多,适于牧草或饲料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发达,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畜牧业主要为饲养乳用、肉用牲畜。从畜产品产量上看,德国牛奶和猪肉产量居欧盟首位,牛肉产量仅次于法国,居欧盟第2位。从产值来看,主要为牛奶(占本国42.3%)、猪肉、牛肉和小麦,分别占欧盟的19.2%、17.7%、14.7%和17.2%。

(三)种植业发达。德国黑麦、大麦、油菜、土豆和啤酒花等作物的产量均均居欧盟首位。2015年德国谷物播种面积652万公顷,产量4890万吨,约占欧盟总产量的16%,仅次于法国。德国栽培葡萄历史悠久。莱茵河上、中游地区及美茵河、内卡河、莫塞尔河下游及易北河上游地区都是有名的葡萄产区。2017年,葡萄种植面积为10.3万公顷,葡萄酒产量800万公升,居欧盟第4位(次于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栽培面积最大的为白葡萄品种雷司令(Riesling)。

(四)经营模式以中、小型家庭农场为主。中、小型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为10-50公顷,70%的企业经营规模小于50公顷。随着农业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不断合并,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规模持续扩大,全国农业企业从2005年的38.9万个降到2013年的28万个,还在以每年1.6%的幅度递减。

(五)从业者专业化水平较高。德国农民均为持证上岗,最少需要接受3年的职业培训。统计数据表明,69%的农业企业管理层都接受过职业教育,其中,具有职业进修教育学历的占59%,具有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的占31%;持有专业资格证书或师傅证书的人数占到了22%。

(六)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德国为世界最大的农机出口国,也是西欧最大的农机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农机制造业产值约占全世界总产值的10%。在西欧国家中约占1/4,产品出口率达74%。优势农机主要是收割机、青饲机、打捆机、植保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化程度非常高,从播种到收获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七)有机农业大幅发展。由于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德国有机农业发展很快。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有机食品消费市场,德国有机食品消费值占欧洲生产或进口的有机食品价值一半以上,而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6年,德国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达12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9%,占全国农用地面积的7.5%;有机农场数量发展到27132家,比上年增加9.6%(1996年仅有7353家)。双双达历史最高水平。同时,有机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也增长了2%,至9499家。现全国共有41200家企业从事有机产品,同比增加了7.7%。

除常规农业外,有机农业已成为德国农业和食品经济一个重要支柱。德国有机农业发展目标是将20%的农业用地用作生态种植,以满足对本国有机食品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八)渔业以捕捞渔业为主。德国渔业90%为海洋捕捞。北海是德国最重要的捕捞区。德国在大西洋东北部的捕捞量约占全部捕捞量的90%,该海域对德国渔业捕捞产量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内陆养殖以鲑鱼、鳟鱼和鲤鱼为主。

(九)林业覆盖率高。德国对林业十分重视。德国是欧盟中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森林总面积为111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1%。

(十)农产品出口强劲。德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国。德国食品出口量占其生产总量的1/3,食品经济收益1/3来自出口。农业和食品出口为农村地区创造了就业和经济繁荣,提供了大约32万个就业岗位。

2016年,德国农产品出口额达705亿欧元,首次超过700亿,创历史新高,占全部出口额的5.8%。进口农产品771亿欧元,占全部进口额的8%。德国为农产品净进口国。德国出口优势较为明显的农产品为奶制品和焙制食品。主要进口农产品为鱼类、果蔬、酒精饮料和咖啡、茶叶;其他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较为接近。

德国进口农产品78%来自欧盟成员国,77%的出口农产品销往欧盟成员国,主要是由于欧盟共同市场免关税、运输和成本等原因。其贸易伙伴国主要是荷兰、法国和意大利。

二、中德农业合作

(一)合作机制。2014年10月,农业部韩长赋部长赴德参加第三次中德政府磋商期间,举行了首次中德农业部长对话,双方正式成立部长级对话机制(迄今已对话3次)。标志着双方正部级对话、副部级的中德农业联委会(2006年建立)和司局级工作组(1981年建立农业科技工作组)三个层级全方位沟通机制的建立。

(二)中德农业中心合作平台。中德农业中心既是德国农业部在海外与伙伴国联合设立的全球唯一的双边农业中心,也是中国农业部与伙伴国在华共建的唯一的双边农业中心。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两国农业部签署了框架协议,共同在华建立“中德农业中心”,旨在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中德农业合作的统一平台。2015年3月,中德农业中心正式运行,总部设在北京,由两国农业部分别委托中国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运行。2017年1月,两国农业部长又共同发表了关于中德农业中心延期到2020年10月的联合声明。

2017年11月,第三届中德农业合作项目交流会在京举办。会议对全年中德农业中心框架下的各个项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三年来,中德农业中心在政策对话、企业交往、学术交流和技术示范等多个领域开展活动,切实有效推动了中德农业合作的务实发展。在政策对话方面,每年精选攸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现实热点问题,通过专家互访考察和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开展中德农业政策对话,形成相关政策报告,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在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连续开展三期中德青年农业实用人才能力建设项目,开展了有机农业农民欧洲考察活动,建立了中德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等。在科研对话方面,成功举办中德斑翅果蝇综合管理研讨会、就“有机农业”进行研讨、中国农科院与Thünen-Institute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涵盖专家、项目及研究机构的数据库,召开“食品与营养—战略和研究”研讨会等。此外,还开展了中德农业食品企业对话、中德作物生产与农业技术示范项目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

双方在农资、技术研发、农机、种养结合、地力、环境、景观保护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三)中德农产品贸易。2016年,中德农产品贸易总额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5%。其中我对德出口农产品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87%,自德进口农产品21.8亿美元,同比增长31.76%。其中,我对德出口额居前四位的农产品分别为:水产品(鳕鱼占3/4)、畜产品(70%为肠衣)、蔬菜(大蒜、蘑菇、竹笋和芦笋等)和坚果(松子仁和白瓜子);我自德主要进口农产品为畜产品(主要为猪肉、猪杂碎和奶粉)和饮品(啤酒占80%)。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