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业残忍真相:孵化出来都是母鸡苗,那公鸡都去哪了?

   2020-09-24
核心提示:鸡网资讯作为游走在人间行走的美食,鸡不论大小、种类和性别,在人类的眼里,大概就只有盐酥鸡、烤鸡、三杯鸡、辣子鸡等等口味不同的区别。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在残酷的工业化养鸡业,鸡不仅分公母、还分「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中的蛋鸡和肉鸡,在人类的训练下变得专业有素,能够高效率地执行为人类做奉献的任务下蛋与长
鸡网资讯    作为游走在人间“行走的美食”,鸡不论大小、种类和性别,在人类的眼里,大概就只有盐酥鸡、烤鸡、三杯鸡、辣子鸡等等口味不同的区别。
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在残酷的工业化养鸡业,鸡不仅分公母、还分「蛋鸡」和「肉鸡」。
 
养殖场中的蛋鸡和肉鸡,在人类的训练下变得专业有素,能够高效率地执行为人类做奉献的任务——下蛋与长肉。
残酷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鸡都能“有幸”成为这两种鸡。
 
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天大约会生产超过25亿颗鸡蛋,而在这其中,大部分的鸡蛋变成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还有小部分则会留下来孵育下一代蛋鸡。
在留下来的这部分鸡蛋里,孵出小鸡的性别几乎是一半一半。
由于公鸡不能下蛋,也不能用来繁殖新的小鸡,长肉速度又慢,简直就是鸡界“干啥啥不行”的典范,毫无经济价值可言;因此在出生的第一天,这些小公鸡就会被养殖者以残忍的方式终结生命,比如搅碎,电击、或者用二氧化碳使之窒息......
对于大多数养殖者来说,在“重女轻男”的鸡界,采取这样的“人道毁灭”,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
而所谓的“人道毁灭”,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要在小公鸡出生后72小时之内杀死,且过程不能拖得太长。
 
投胎当蟑螂,都好过当公鸡。这世界上大概没有比投胎当公鸡的命运更悲惨的了。没有经过任何麻醉,这些才刚出生的幼小生灵就被人类送进粉碎机,瞬间沦为一团血肉模糊。而它们的肉泥则可以当做化肥原料,或者做成动物的饲料。
养宠人士买的动物源性的猫粮狗粮,很可能就来源于这些惨死的小公鸡。
 
懵懂无知的小公鸡们,在传送带上颤抖着弱小的身躯,深陷无形的恐惧。等待着它们的,是无情的刀片与血液的飞溅。
它们,弱小得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
 
国外某蛋农协会的专家认为,搅碎无用的小公鸡不仅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并且也是最“人道”的方法——快速死亡,不造成无谓的痛苦。
尽管许多动物福利倡导者一再抗议表示,目前屠杀小公鸡的做法都是残忍且不道德的,但养殖业终究是一种商业行为,需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2019年,瑞士议会投票决定禁止碎鸡。不过,使用二氧化碳让小公鸡窒息的做法依旧是合法的,毕竟这一经营模式已持续了几十年,要立即改变“人道毁灭”的现状过于困难。
 
还有些养殖人员下不了屠杀的重手,便直接将小公鸡遗弃,让它们自己去等死。
英国就曾经发生过数千只小公鸡遭商业家禽养殖场遗弃的事件。当地动保团体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接获通报后赶抵,现场「一片黄色鸡海」,而且发生的唧唧声也嘈杂得不可思议。
有些小公鸡在动保团体人员抵达前就已经死了,还有一些处在垂死的痛苦状态,也只能不得已将它们安乐死。剩下健康的小公鸡,则被救起来得到安置。
 
既然小公鸡真的没有任何用处,那么能不能让它们不要出生就好?这样它们就不需要一出生就被残忍地杀害了。
的确,由于“人道毁灭”的做法长期饱受各界诟病,2015年,德国研发出了识别鸡蛋性别的技术。这种技术在鸡蛋受精9日后就能判断该蛋会孵出公鸡还是母鸡,只有确定为母鸡的鸡蛋才会进行孵化,据说准确率高达98.5%。
德国联邦农业部也对这项技术给予支持,积极为小公鸡争取‘’不出生权”,认为这有利于保护动物权利。
澳洲的科学家则通过CRISPR“基因剪刀”技术,从现有DNA序列中“剪掉”不想要的部分,再将其“替换”成想要的结构。使用这种技术,几乎可以编辑任何生物的基因。
不过研究人员并非制造了一种只会生母鸡的新物种,同样是通过操纵鸡的染色体,直接实现了蛋内性别鉴定。
 
这样一来,鉴定出性别为公的鸡蛋就无需送入孵化箱了,直接中止发育处理掉,或者作为工业原料出售给有需要的产商。相较之下,这种方法比屠杀小公鸡省时省力,也更“人道”一些,毕竟在鸡蛋里还只是雏鸡胚胎。
除此之外,孵化箱中空出来的位置还可以用来孵化更多母鸡,从而提高产量和利润。
 
对小公鸡来说,“不出生”就是最好的权利保护,听起来真是莫名的心酸。
 
放眼世界,全人类对禽类食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在技术的加持下,目前鸡界似乎正在朝着“天下为母”的方向前进。至于如何让“人道毁灭”的手段显得更加“人道”,甚至推出会下蛋的公鸡,实现鸡界的“男女平等”,是未来留给科学家和基因工程师的一大挑战。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