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网资讯 今年以来,养殖陷入亏损,前三季度出栏一只肉鸡平均亏损3毛钱。"21日举行的农业农村部2020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告诉大家。
每只鸡亏损3毛是什么概念?按照国家肉鸡生产信息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肉鸡出栏量为105亿只。若数据没有大幅波动,前三季度整个肉鸡养殖亏损大约在23.6亿元左右。
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影响价格的最终因素在于供需关系的变化,这在一亩田大数据上有明显的体现。
一亩田平台大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份,平台肉鸡的供应发布热度相较去年出现明显的上涨,部分时段甚至是去年的2倍之多,供应的增多并不意味着需求的上升,同期在一亩田肉鸡的采购热度并未出现增多,相反却呈下降趋势。
分析供需关系变化的原因,一亩田大数据研究院林广毅博士介绍:"肉鸡供需关系的变化和今年的总体经济环境是分不开的,详细说来有三个原因。"
1, 疫情导致的消费不振。
肉鸡的消费场景除了家庭,更多的是学校、企业、餐饮等B端客户,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学校停课、企业停工,鸡肉消费需求锐减。同时,往年消耗量较大的出口渠道也出现明显减少。鸡肉消费不振,导致价格持续回落。随着疫情常态化,复工复产和消费情绪的提振,需求端也正在逐渐好转。
2, 供应增加。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肉鸡出栏同比增长5.2%,比近五年平均水平要高9.8%。一亩田平台大数据结论同样类似,前三季度的同比供应热度比上季度增加80%以上。
3、猪肉供应的增多。
3月以来,猪肉供应明显改善,使得鸡肉消费需求量减少。猪肉的价格相较年初出现明显的下降,一亩田大数据也显示相较年初,平台猪肉的供应增加了1倍以上,成为肉鸡的可替代消费。
"任何产业的变化总是遵循着周期性的规律,只有坚定信心,才能穿越周期,稳定盈利。还是希望大家保持乐观,相信四季度属于肉鸡的曙光正在逐渐降临。"林博士介绍。
230亿元巨资!建河南生猪交易市场
编者按:河南汝州市这个地方猪业要飞起!成功招引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禾丰牧业等国内畜牧业龙头企业7家,签约项目资金230亿元,还要打造河南生猪交易市场!一起看看详情:
10月16日,在汝州市小屯镇汝州市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有限公司年出栏22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项目工地,机器轰鸣,工人正加紧建设楼房猪舍。
“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完全建成后将形成饲料、生猪、屠宰加工、冷链运输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体系,年出栏屠宰商品猪220万头。一期工程楼房猪舍及园区其他配套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1月建成投产。”指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汝州市畜牧局副局长李龙飞说,牧原股份除年出栏220万头生猪的综合体项目外,还投资30亿元建设农牧项目,计划在汝州市选建16个生猪养殖基地。
牧原股份在汝州的项目只是该市畜牧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县,汝州市抢抓国家恢复生猪生产的机遇,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生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精准绘制“四张图谱”,将饲料、兽药疫苗、屠宰加工、科研机构等17个领域作为重点,按照图谱招引企业和项目,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规划设计 提升营商环境
为避免与“粮”争地,汝州市找准资源优势,适时规划荒山、荒坡、滩涂地作为畜牧养殖业发展用地。
“汝州市现有319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家饲料加工企业、4家屠宰企业、2家兽药生产企业,产业链条完整,畜牧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去年以来,我们紧抓非洲猪瘟疫情带来的生猪养殖市场空窗期,研究编制《汝州市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汝州市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推进畜牧产业发展。”汝州市畜牧局局长李天玺说,该市对符合畜牧养殖条件的土地列出清单,由乡镇统一进行流转,目前全市完成土地储备2万余亩,为畜牧产业发展备足后劲。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该市成立畜牧产业服务专班,建立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在项目选址、立项、环评等环节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同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加大金融支持、助推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破解企业后续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
引进龙头企业 推动产业转型
作为汝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畜牧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2019年,该市生猪存栏53万头,禽类存栏1501万羽,奶牛存栏5.4万头,肉羊存栏33.1万头,畜牧产值37.9亿元,占汝州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四张图谱’,聚焦打造700万头生猪产业链条,大力实施‘四个拜访’,成功招引牧原股份、新希望六和、天康生物、禾丰牧业等国内畜牧业龙头企业7家,签约项目资金230亿元。”李天玺说,目前,牧原农牧年出栏220万头生猪养殖综合体、牧原集团年出栏200万头生猪养殖体系一期、新希望六和年出栏100万头生猪养殖、天康生物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等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投产。
在加大力度“引进来”的同时,该市还积极培育本土企业发展畜牧产业。
在汝州市小屯镇史庄村长岭坡,一座占地260余亩的养猪场在疫情期间拔地而起。“项目计划总投资1亿元,公司一期1000头能繁母猪项目已于5月全部建成,目前存栏丹系原种母猪1000头、公猪20头。9月第一批仔猪已出生,预计11月份公司将开始销售仔猪。”河南千源农牧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党伟说。
“除千源农牧外,今年以来,华扬农牧、汇捷集团、祥瑞农牧等3家本土企业分别投资3亿多元、2亿多元、1亿多元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李天玺说。
筹建新平台 探索新模式
养好是基础,卖好是目的。
“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后,预计今年畜牧产值将突破5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李天玺说,不仅要把生猪养好,还要卖好,汝州市积极与重庆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对接招商,筹建河南生猪交易市场。
今年5月以来,汝州市三赴重庆荣昌国家生猪交易市场考察学习、洽谈合作。7月份,双方签订《国家生猪市场—河南交易市场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国家生猪市场—河南交易市场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河南生猪交易市场设在汝州市区的金融大厦,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进行装修施工,预计11月底将全面建成、完成调试,今年底即可上线运营。”汝州市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格说,该公司成立的河南农数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河南生猪交易市场项目的建设运营。
在打造河南生猪交易市场的同时,汝州市还积极探索推进“保险+期货”试点模式。“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优化‘保险+期货’试点模式,继续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李天玺说,5月份开始,该市积极主动与保险、期货公司洽谈合作,并对辖区生猪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争取“保险+期货”模式在汝州尽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