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网资讯 乡村振兴靠什么?杭锦后旗蛮会镇有一套,那就是引资引智,发展富民产业。去年,蛮会镇和丰村引来了“金鸡”,内蒙古金百富餐饮有限公司在和丰村三组投资建设30万只蛋鸡自动化养殖扶贫产业园,这一产业将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基础弱、技术缺、能力弱等问题,为村民稳定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01
智能生态养鸡
5.5万只鸡只需一人管理
11月7日,记者来到这一占地约2万平米的产业园。在鸡舍外,能听到数万只鸡鸣叫声响成一片,犹如一部欢快的奏鸣曲。
内蒙古金百富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亮介绍,该产业园分两期建成,预计总投资3500余万元,将建设标准为长100米、宽50米、高4.8米的6栋鸡舍。从今年3月份起,一期开工建设,现已投资2000万,建成2栋鸡舍及配套饲料加工厂、蛋舍,11万只美国的海兰褐蛋鸡已于9月份起陆续“入住”。
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消杀和防护穿戴准备后,记者进入鸡舍。传统的养鸡场,一般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鸡粪味,而在这里,几乎闻不到异味。在四列五层叠型不锈钢笼具里,一只只鸡探出脑袋有序吃食,场面很是壮观。
“怎么没人撒食?这样的笼具,怎么取鸡蛋?粪便怎么清理?”记者好奇地问。许金亮说,园区已实现智能养鸡,整套设备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可实现全自动环控、通风、降温、喂料、清粪、收蛋、分蛋、装箱,一个鸡舍5.5万只鸡,只需要一个饲养员即可,真正享受“住空调房、睡钢丝床、吃商品粮、饮纯净水、听轻音乐”的舒适生活。
“自动化生产和封闭式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关键是减少了人员接触鸡舍的频率和时间,降低了可能由人带来的外界细菌微生物的感染风险,确保鸡和蛋的安全。”许金亮说,防疫是养鸡的重中之重,他们在鸡的各个生长期做了周全的防疫,确保每只鸡健康成长。
02
扶贫鸡“啄”开致富门
“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外出打拼多年,回报家乡,助力家乡父老致富,是我应该做的。我的愿景就是‘走进金百富,人人能致富’。”许金亮向记者道出他选择在蛮会镇投资建厂的缘由。而这个项目,也成为了蛮会镇和丰村打造的特色致富产业,不少村民已经享受到了“福利”。
和丰村三组村民高志荣从今年3月份就进厂打工了,由农民变身为技术员。“鸡舍都是智能设备,我负责在加工车间操作机器,完成配料、送料,准时准点给鸡‘送饭’,一天工作8个多小时,一点都不累。”高志荣说,厂区离家只有500多米,能在家门口打工,还能每月能领4500元工资,他特别满足。明年,他计划把家里的农田都承包出去,和妻子都到厂区打工。高志荣的母亲是建档立卡扶贫户,公司还给他母亲发了20只鸡苗,因母亲年事已高,鸡由他饲养。现在,公司按照3.8元/斤的价格回收鸡蛋,家里又多了一笔收入。据悉,像高志荣这样在厂里打工的本村村民,现有50多个。
蛮会镇党委书记邢洪圣介绍,产业园走的是“3+1”发展模式,即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依托金百富公司的品牌效应和销售优势,在项目完全建成后,可吸纳当地村民100余人打工就业,带动全镇571户贫困户饲养蛋鸡,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鸡苗、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鸡和蛋,从而助推全镇产业扶贫,把贫困户的增收致富紧紧吸附在养鸡产业链上。此外,公司还将每年给村集体1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并且每年免费为贫困户提供20只鸡苗,给予技术指导,并按市场价回收成品鸡和蛋。
“到今年12月份,11万只鸡就到了产蛋期,预计每天可产蛋1.2万斤。计划明年30万只鸡全部入厂,每天产蛋量将达3.5万斤。未来两三年,我们要完善园区建设,做好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打造自己的品牌,把鸡蛋做成卤蛋,把‘到龄’鸡做成熏鸡、烧鸡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市场。此外,还将建鸡苗孵化厂,让村民通过养鸡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