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毒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介绍如下:
1、强毒新城疫的特点
1、1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潜伏期一般为2~5天,鸡舍某些鸡突然发病,很快波及全舍及全场,发病率100%,死亡率10%~80%,流行后期发病鸡死亡率较低,一般在20%~30%之间。
1、2发病禽的种类增多
鸽子、鹦鹉、鸵鸟等均可发病。发病日龄多在30~60、80~110两个日龄段。
1、3疫苗紧急接种无效
鸡群发生一般新城疫后,用新城疫IV系疫苗和新城疫I系疫苗紧急接种2~3天后,病情可得以控制。但强毒新城疫感染鸡群后这种操作不但无效,反而由于接种后的应激反应,导致鸡群死亡率升高。没有发病的鸡群用新城疫IV系、I系疫苗紧急免疫接种也不能防止鸡群发病。
1、4临床症状典型
病初出现呼吸道症状,随后病鸡精神高度沉郁,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鸡冠发紫,嗉囔内充满液体,拉水样黄绿色稀便。产蛋鸡发病后,产蛋率下降50%~80%,蛋壳质量下降,产软壳蛋、薄壳蛋,发病后期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
1、5剖检病变明显
气管充血、出血严重,腺胃乳头严重出血,小肠、盲肠直到直肠粘膜上可看到大小不同的出血点,尤其是在小肠粘膜上可看到多处枣核状紫红色溃疡灶。将小肠肠管剪开,可见到枣核状突起,上面覆盖糠麸样干酪物,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泄殖腔出血。并发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出现卵黄性腹膜炎或腹腔内有液体状卵黄液。
2、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新城疫的原因分析
2、1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近两年,特别是2005年蛋鸡市场的形势看好,一些种鸡饲养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差,白痢病、白血病得不到净化,鸡群中存在白痢病、马立克氏病、白血病、传染性贫血因子病等免疫抑制病,加上近两年法氏囊病的发病率高,机体免疫效果差,抗体水平不高。
2、2随意改变免疫方式
养殖场(户)为避免捉鸡应激,将点眼、滴鼻或肌肉注射的接种随意改为饮水接种,且只在开产前做一次油乳苗注射,缩短了免疫保护期。
2、3随意加大免疫频率和免疫剂量,形成恶性循环
养殖场(户)受非技术人员的误导,改5~6个月免疫一次为2个月直至发展到现在的1个月甚至20天就饮水免疫一次,且剂量加大到原来的8~10倍,仍不能有效保护鸡群。大剂量饮水免疫后消毒不严、不彻底,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使鸡群置身于弥漫病毒的环境中,机体抗体水平一下降,病毒随时可侵入。再者病毒随着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这是养殖场鸡发病其周围散养鸡也随着发病的原因。
3、结论
强毒新城疫的病毒血清并未发生变化,只是致病力加强,发病后无特效药物。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应定期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抗体水平严格按照免疫规程加强对鸡群的免疫。在110日龄左右,用新城疫I系接种后,间隔5~7天做油苗注射,可使鸡群获得高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