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价能否持续扬眉吐气,还要看这几点!

   2020-12-20
核心提示:鸡网资讯 进入12月后,鸡蛋扭转前期萎靡之态,逐步展开反攻。 受下游补库增加驱动,现货率先拉开上涨大幕。而基于现货强势,市场对行业供需预期越发乐观。在情绪和资金的鼓舞下,自上周四开始,期货方面多合约一度出现触及涨停的盛况。后期,鸡蛋价格走势还能接着飞吗? 现货鸡蛋价格主要受短期需求激增带来的支撑。电商年
    鸡网资讯   进入12月后,鸡蛋扭转前期萎靡之态,逐步展开反攻。
 
      受下游补库增加驱动,现货率先拉开上涨大幕。而基于现货强势,市场对行业供需预期越发乐观。在情绪和资金的鼓舞下,自上周四开始,期货方面多合约一度出现“触及涨停”的盛况。后期,鸡蛋价格走势还能接着飞吗?
 
      现货鸡蛋价格主要受短期需求激增带来的支撑。电商年末促销,食品企业节前补货,近期需求端出现改善,产区走货速度加快。同时,猪价止跌回升,加之冻品肉问题频发,多地下架停售冻肉产品,也给鸡蛋带来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但受疫情原因,聚集性活动减少,饭店餐饮行业企业对于春节的备货量或不及往年。高校食堂也可能由于放假较早而减少囤货。季节性需求刺激下,短期鸡蛋现货仍有上冲动力,但未来还要进一步关注备货情况给价格带来的波动。
 
      近几个月以来,蛋鸡存栏量持续连续下滑,供给压力有所缓解,不过现阶段存栏量仍高于正常年份的同期情况。若按正常淘汰节奏,预计会在明年上半年下降到相对健康的位置。但当前现货涨价,不利于养殖淘汰,一旦出现换羽或者延淘,甚至增加补栏,则会对去产能进程造成不利影响。5月合约短期受资金拉动,不排除透支预期的可能。鸡蛋中期产能去化程度并没有完全明朗,市场还需理性看待。
蛋价能否持续扬眉吐气,还要看这几点!
 
      今年行业补栏低迷,明年去产能逻辑相对确定
 
      由于养殖利润亏损,蛋价低迷,2020年行业整体补栏情况比较低迷, 根据天下粮仓的补栏数据,我们计算了2020年1-11月累计补栏量,仅6.7248亿只,2019年1-11月累计补栏量高达10.2709亿只,累计同比减少了3.55亿只。按照补栏4个月后进入开产期,大约1年的产蛋期来测算,2020年1月补栏的鸡苗产蛋期对应20年5月至21年5月,20年11月补栏的鸡苗产蛋期对应21年3月至22年3月。这意味着2020年5月一直到2022年3月新增在产蛋鸡供应会同比减少3.55亿只。
 
      因此,市场对于明年去产能去存栏的逻辑存在一致预期,不同的是去产能的幅度预测不同,因为这与后期的补栏和淘汰量仍然密切相关。
 
      利润受限淘鸡增加,高压供应或将缓解
 
      下半年以来,受天气扰乱进口受限等因素影响,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的价格出现较大涨幅,截至12月10日,蛋鸡饲料玉米现货2602元/吨,周环比增加12元/吨,豆粕成交均价3148元/吨,环比增加5元/吨。
 
      面对日趋高涨的饲料价格,蛋鸡成本不断抬高养殖利润再度收紧,大量养殖户选择加大淘鸡减少开支。据卓创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在产蛋鸡存栏量为12.476亿只,环比减少1.41%,同比下降1.08%,鸡蛋货源供应压力有所缓解。
 
      随着淘汰老鸡数量的增多,鸡蛋供应有所缓解市场走货略有好转,在进入12月以后,鸡蛋价格开始震荡走高,12月1-9日,全国主产区鸡蛋均价由3.34元/斤上涨至3.57元/斤,涨幅为6.89%。
      后期持续关注补栏及淘汰情况
 
      鸡蛋的供应端,从补栏以后经过4个月进入开产期,然后经历大约一年的产蛋期,500日龄左右淘汰。因此,假设我们粗略按照4个月开产,1年的产蛋期,大约480天淘汰的话,那么16个月之前到4个月之前这段时间的持续的补栏量决定了当下供应的一部分,另一部份是由淘汰量所决定的,从今年的淘汰情况来看,尽管今年行业利润大部分时间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由于去年行业超额盈利,养殖户现金流充裕,因此没有出现超淘,1-11月累计淘汰基本接近上年水平。
 
      蛋鸡淘汰受蛋价、蛋鸡养殖利润、淘汰鸡价格、养殖户对未来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不同行情下,蛋鸡淘汰日龄跨度从450天左右到550左右不等,因此未来继续需持续关注补栏和淘汰量。
 
      另外,近期受“双12”促销提振,电商平台以及超市备货量明显增多,市场流通速度同步加快,蛋价得到进一步支撑。而在此轮促销之后,冬至、“双旦”等节日再度临近,市场也极有可能再次引发促销热潮,市场需求未来仍具利好。
 
      综上所述,沉寂许久的鸡蛋,如今再度爆发主要还是在于其供应压力的缓解以及短期需求激增带来的支撑。但“集蛋”已久的供应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缓解,而且随着蛋价的高涨养殖利润回升,养殖户是否会继续加快淘鸡,补栏意愿是否出现转变。所以,未来蛋价变化的核心在于需求,持续关注双旦、春节前后备货情况。
图片
关于鸡蛋行情反转择时的思考
 
      1.     产能去化慎重:
 
      产业经历了2017年剧烈的清洗,并在随后的6月开始展开反转。这段记忆是被产业铭记的,以至于大多数有实力或者笃定蛋鸡养殖的主体都特别慎重做产能清退。2017年的产能清退还有禽流感的逼迫,而完全要依靠养殖利润推动决策,养殖户一边不甘心当前高峰的这批鸡没有挣钱,另一方面又在价格上行的环境下看到未来的曙光,产能的去化如何能顺畅下去?
 
      2.  加速周转等待反转:
 
      为了不成为产业的牺牲者,大多数养殖主体用缩减养殖周期,从510天降至430-450天,加速资金周转,并往前持续布局未来的产能,以期等到产业利润的反转时刻。
 
      3.  资本积累耐亏损:
 
      值得重视的是,在本轮鸡蛋价格下跌前,上一轮利润景气周期持续时间长,因此产业生产者的资本积累是高于历史同期的。
 
      产能的去化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生产者根据经营利润的情况调整自身的产能结构,另一种是生产者退出市场。相对环保和禽流感来说,当前市场中的产能去化多属于前一种,而且在去化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对利润恢复的希望,过去的利润还会给新的一轮补栏上量提供动力。
 
      4.  养殖主体决策多元:
 
      过去养殖主体因为往往接受同质化的信息,因此在经营中的决策具有相对高的一致性,而目前互联网让当前的市场观点和信息更为通畅,养殖主体的决策方式和结果变得更加多元化,且更加不可预测,这也变相拉长了产业利润的变化周期。
 
      5.  新进资本源源不断:
 
      随着资本对农副产业的关注,近期新增的产能扩张仍比较快,这批新进入的资本着眼于未来中国蛋鸡市场的占有率和市场份额,对产业的低利润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仅不会减少鸡蛋产出,反而继续扩张。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