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网资讯 据统计,2019年中国卤制品行业市场零售规模达1100亿元,同比增长20%。预计2020年底,中国卤制品零售额将达到1235亿元。
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让卤味也成为了众多餐饮人争夺的热门赛道。
1993年,卤制品第一股煌上煌创立,1995年周记怪味鸭(周黑鸭前身)创立。与此同时,卤制品店的各个家庭作坊也在各大街小巷、村落等地密集出现。2002年久久丫成立,2005年绝味鸭脖也诞生了。
正是这年之后,资本们开始意识到,原来鸭类卤制品居然是一个风口,紧接着“卤鸭们”开始借着风口和自身品牌化的辨识度疯狂圈地,之后不到十年,煌上煌上市,周黑鸭、绝味等品牌也相继完成资本化转型。其他各式各样的卤味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直到现在,卤味才真正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1、卤味零售一马当先,二马紧随
卤鸭脖、卤鸡爪是卤味中的佼佼者,创造了不少“小品类大市场”的奇迹。一道卤鸭子,成就了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三个上市公司。上市之后,这三个品牌一直都在你追我赶,“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确定,但“鸭王”的争夺从未终止。

2、一马当先——绝味鸭脖
卤味“三巨头”中,绝味鸭脖已经一马当先。
绝味食品以加盟模式为主,早在2008年前后,绝味鸭脖就确定了“跑马圈地,饱和开店”的策略,由此开始在“开店”这条道路上加速狂奔。近年来,绝味每年开店800-1200家,截至2019年6月,全国合计拥有10598家门店,其加盟店渠道收入占该公司收入90%以上。
较快的开店速度是推动绝味鸭脖收入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在规模效应之下,绝味鸭脖的优势明显。一方面,开店的成本费用被摊薄;另一方面上游采购议价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控制能力较强。此外,自建的强大供应链能力也是绝味鸭脖的核心优势之一。
3、绝地反击——周黑鸭
相对之下,周黑鸭的品牌价值感要明显高于绝味鸭脖和煌上煌,这原本是它的优势,而如今却成了绊脚石。
周黑鸭品牌定位高,门店选址以高铁、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中心,以及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地铁口等高势能、高人流区域为主。因此,价格高、毛利高是其主要优势。
2019年,周黑鸭营收31.86亿元,毛利56.54%,是三巨头里毛利最高的,但其净利率却只有12.79%,低于绝味鸭脖。毛利高而净利率低,说明开店成本和经营成本高,这就是一直困扰着周黑鸭的核心问题。
在没有开放加盟之前,其全国1000多家店全靠直营统一管理、调度,直接面临着来自于原材料、租金、人工等成本所带来的压力。重压之下,周黑鸭的经营费用率持续上涨,有数据显示,周黑鸭的销售费用率从2014年的20.73%上升至2019年的35.56%。
也正是因为直营模式成本高,而获得盈利回报的时间周期长,才让资本方不看好周黑鸭。无奈之下,周黑鸭不得不改变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从2019开始绝地反击。
在2019年11月开放城市特许加盟;时隔半年,2020年6月周黑鸭再降身段,开放单店特许经营。
与此同时,周黑鸭还加强产品研发,更新店面形象,拓宽销售渠道积极求变。从这一系列雷厉风行的措施可见,周黑鸭争做“鸭王”的决心。周黑鸭本身具有较强的直营管控能力,品牌势能也相对较强,开放加盟之后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4、奋起直追——煌上煌
煌上煌本是休闲卤味零售第一股,2012年抢先上市。但在和周黑鸭、绝味鸭脖的你追我赶中,煌上煌逐渐落了下风。2012-2015年间,其公司因策略不当导致扩张步伐减缓,业绩下滑明显;2016年后,公司进行组织变革,调整激励机制及销售策略,收入业绩才重回正轨。
前有强敌阻挡,后有追兵林立,煌上煌目前的形式并不乐观。门店规模上不如绝味,而品牌力以及产品特色方面又不如周黑鸭,煌上煌的特色和优势非常模糊。
5、区域“霸主”——紫燕百味鸡、久久丫等
在休闲卤制品行业中,前五名的市占率仅仅只达到了20%。

而三巨头之外,各区域也有各自的“霸主”。如长三角地区的紫燕百味鸡、卤人甲、久久丫、留夫鸭;福建卤鸡爪“头牌”洪濑鸡爪;川渝地区廖记棒棒鸡、降龙爪爪;东北地区的辣小鸭。
目前休闲卤制品行业仍以小作坊经营模式为主,行业格局较为分散,卤味行业绝对的王者还未出现,任何一方都存在获胜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