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业已经进入深水区,什么概念?更成熟了,经营更难了。
你看,中国几乎人均一只老母鸡,如果每天每人不能吃一只蛋,就意味着过剩。据官方统计表明,中国人均年消费鸡蛋已经300颗以上。那就意味着,中国有十四亿在产蛋鸡存栏,基本就平衡。而事实上,影响蛋价的因素养殖场自己清楚吗?不清楚。再说了,清楚又该如何?自己左右不了蛋价。
因为多少年了,蛋商早就知道养鸡人的软弱无能,蛋价掌握在蛋商手里,养殖场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该涨价的时候也涨不起来,该硬气的时候不硬气。
好像都不想说明,养鸡场和蛋商的报价斗争持续多少年了?解决没有?没有啊,中间商把控着蛋价,这样的历史真不想结束吗?养殖场真团结不起来吗?
过去是不好团结起来,因为都太小。现在大了如何?还是不容易团结起来。为什么?观念思想问题。
首先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鲜蛋质量与分级标准,这是团结起来报价的基础;然后又报价平台,有一个公益性的第三方组织做这件事,然后逐步进化,在不影响原来生态的情况下,进行创新品质蛋报价,实现溢价销售,这才是行业正道,把品质卖出价值,用价值延伸出品牌,让养殖者有价格话语权。这是对社会大众,对养殖场,对所有关联方都有益的一条正道。包括青年鸡icon的报价和撮合,这些都是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道。
精准营养说了多少年,精养说了多少年,健康养殖说了多少年,行业的从业者要能听进去啊。十亿蛋鸡,应该是个好的总量。鸡蛋价格应该在十元以上一斤才是正常的健康产业。
养殖场必须要有利润。但这个利润靠谁来实现?必须靠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怎么实现?第一,全面实现健康养殖,高质量发展;第二,自己在成本基础上报价成交,不能低于成本价搞生产,低于成本价销售,也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整个行业和社会应该坚决予以抵制,甚至采取封杀手段。
来源:蛋亲融媒 ,作者:张达,标题有改动,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