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业饲料价格高位运行
7月15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玉米主连以605点报收,比2019年8月30日收盘357点大幅上涨了69.47%。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7月份第1周,玉米和豆粕价格分别为3.02元/公斤和4.41元/公斤,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小幅上涨1.0%,豆粕则大幅上涨18.2%。7月份第1周,以育肥猪配合饲料为例,价格为3.88元/公斤,同比上涨7.2%;玉米、豆粕以及育肥猪配合饲料分别较2022年第1周累计上涨5.0%、16.1%和6.0%,较2021年第1周上涨12.3%、23.9%和13.1%。
“从猪仔养到120公斤出栏,一般要6个月。猪每吃3公斤饲料才能长1公斤肉,饲料成本一般要占生猪养殖成本至少一半,有的养殖户要占70%。去年年初以后,猪价一路下跌,饲料价格一路上涨,养猪压力很大。”湖北省一位养猪户说。
“受饲料原料价格上涨以及畜禽水产养殖需求的支撑,主要饲料产品价格从2021年1月份起持续突破历史高位,呈现波动上涨趋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饲料分析师陶莎介绍,2021年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全年均价分别为每公斤3.6元、3.63元、3.35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2.5%、11.0%、12.2%。2022年上半年饲料产品均价进一步升至3.79元、3.79元和3.53元,同比上涨5.9%、5.4%和6.3%。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记者,饲料成本上涨是畜禽养殖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从自繁自养行业完全成本来看,数据显示,2020年1月份为13.60元/公斤左右,2021年涨至15.8元/公斤,2022年6月份约为17元/公斤。饲料成本上涨速度超过猪价涨速,势必造成被动亏损或者盈利减少,导致养殖场持续压缩产能,或者补栏增产的动力下降。
对于今年饲料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陶莎表示,综合来看,主要畜禽养殖品种产能调减对饲料用量影响较大,预计2022年饲料需求量整体下降。
主要原料豆粕方面,因南美产区干旱天气造成大豆减产,全球大豆供应较上年下降,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坚挺,进口成本增加。我国豆粕需求减少,受压榨利润的影响,压榨企业减少大豆采购量,预计国内豆粕供应保持紧平衡,豆粕价格较上年进一步上涨。
饲用玉米方面,2021/2022年度我国玉米种植成本和烘干成本较高,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预计玉米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但饲用玉米有效供给仍不足,同时受到俄乌冲突影响,原料进口成本增加,支撑国内玉米价格。总的来看,今年主要工业饲料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02
饲料原料缺口扩大
“2022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处于去产能阶段,存栏量和出栏体重持续减少,饲料报酬回升,饲料需求稳中有降;蛋禽和肉禽养殖利润不佳,饲料需求下降;反刍和水产养殖利润较好,养殖量保持增长趋势,饲料需求随之增长。”陶莎认为,主要畜禽养殖品种产能调减对饲料用量影响较大,2022年上半年饲料需求量整体下降。
虽然饲料需求量整体下降,但陶莎表示,原料缺口大、饲料资源转化率偏低是养殖行业需要重点关注的两大问题。
当前,我国饲料原料缺口扩大,进口原料从以大豆为主的蛋白原料扩大至谷物原料。饲用谷物进口量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增加。另外,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养殖国,饲料原料的消耗量庞大,而养殖行业大而不强,养殖效率低下,与我国紧缺的饲料粮资源相矛盾。国内饲料养殖行业整体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饲料配方技术和加工技术较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饲料行业仍以原料采购成本竞争为主,大部分企业缺乏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中小养殖户仍为养殖主体,缺少科学养殖技术,养殖效率较低。玉米主产区的养殖户容易获得粮源,倾向于使用自配料,饲料成本低,但用量随意性较大。过量的添加能量和蛋白原料,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容易造成畜禽疾病。小养殖户缺乏标准化养殖的约束,饲料转化率低,造成粮食资源的严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