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最新报告:我国蛋鸡、肉鸡产业现状与展望

   2022-08-25
核心提示:饲料原料价格飞涨、禽肉禽蛋价格持续低迷,家禽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创新。故此,在集约化、资本化、低豆粕低玉米背景下,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创新不应再局限于传统方式与理念,应当前溯土地、后延餐桌,提供全产业链下的综合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家禽全产业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国内外家禽营养与饲料学术界、产业界与管
       饲料原料价格飞涨、禽肉禽蛋价格持续低迷,家禽产业发展模式亟待创新。故此,在集约化、资本化、低豆粕玉米背景下,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创新不应再局限于传统方式与理念,应当前溯土地、后延餐桌,提供全产业链下的综合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家禽全产业链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国内外家禽营养与饲料学术界、产业界与管理部门的交流,促进我国家禽产业的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办,全国动物营养指导委员会、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协办的第五届全国家禽营养与饲料科技学术研讨会,于8月22日在北京拉开了帷幕!以下为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型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研究员所作报告,供参考。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杨宁 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一、我国蛋鸡产业形势
 
       1.全球人口增长了2.5倍;肉类增长了5倍;蛋类增长了5倍;奶类增长了3倍。
 
       2.我国蛋鸡产业的发展和贡献
 
       (1)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鸡蛋年产量增长了近12倍;目前占世界总量的36%;鸡蛋提供了我国畜禽产品蛋白质总量的20%以上。
 
       (2)价廉物美,对比市场上的牛羊羊肉、猪肉价格,鸡蛋和鸡肉的价格便宜。
 
        3.蛋鸡的种类和主要商业品种
 
      (1)褐壳蛋鸡:45%:引进: 海兰褐,国产:京红1号 ;
 
     (2)粉壳蛋鸡:53%:普通蛋(>56g):33%:京粉1号2号、海兰灰、罗曼粉、海兰粉;小蛋(40~56g):20%:农大3号5号、京粉6号、新杨黑羽;
 
      (3)白壳蛋鸡:1%:京白1号、海兰W36;
 
      (4)绿壳蛋鸡:2%:新杨绿壳、苏禽绿壳、神丹6号。
 
       4.蛋鸡实际产蛋性能变化:年产蛋量>17.6kg/只,国产品种的遗传潜力得到广泛证实。
 
      5.我国蛋鸡产业的基本特征
 
     (1)鸡蛋成为普通百姓的重要优质食品,具有价格竞争力;
 
      (2)以满足内需为生产目标;
 
      (3)以鲜蛋消费为基本形态,深加工鸡蛋不到5% ;
 
      (4)产业规模庞大,但增量受限。
 
     二、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
 
      1. 蛋鸡行业走向规范
 
    (1)农业部从2010年开始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2)蛋鸡规模养殖标准化创建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国务院颁布《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2. 挑战众多
 
     (1)产业结构混杂:简陋鸡舍到现代化鸡场;
 
      (2)疾病风险:生物安全体系;
 
      (3)食品安全:影响消费者信心。
 
      3. 我国蛋鸡生产规模结构统计
 
    (1)尽管近10年蛋鸡生产规模化水平发展较快,但依然任重道远;
 
     (2)存栏大于50万只的蛋鸡场全国仅有72家(2018年底)。
 
        4. 商品蛋鸡分规模存栏量占比
 
      (1)养殖户:户均蛋鸡存栏5152只,环比上升0.7%,同比上升5.6%;
 
      (2)规模场:场均蛋鸡存栏4.20万只,环比下降0.7%,同比上升3.4%(仍然在扩产能);
 
     (3)蛋鸡规模化发展速度加快。
 
       5. 蛋鸡标准化建设主推模式
 
     (1)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适度发展,重点为高端品牌化以及蛋品深加工服务;
 
      (2)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模式:目前的工作重点,农村广大养殖户升级。
 
        6.鸡粪收集技术的重大变革
 
      (1)鸡粪处理的基础是在鸡舍内有效收集鸡粪;
 
      (2)传送带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蛋鸡场清粪方式,改善了鸡舍内外的环境。
 
       7.农牧结合消纳鸡粪有机肥
 
       (1)主要用于水果和蔬菜种植;
 
      (2)因区域而异:如西北苹果,华东番茄、西红柿、洋葱,华南荔枝、龙眼、冬种马铃薯,西南柑橘、桃、梨、葡萄等。
 
        三、蛋鸡产业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1.蛋鸡本身的变化
 
      (1)褐壳蛋鸡产蛋能力的变化;
 
      (2)超长产蛋期综合技术体系;
 
      (3)育种目标的变化;
 
       (4)提高产蛋持久性及其相应的挑战;
 
        挑战:稳定蛋品质、成活率 、饲料转化率、骨骼健康、代谢性紊乱与疾病、换羽问题
 
       新挑战和新性状:蛋壳质量变好、蛋壳亮度增加、暗斑蛋情况减少。
 
       2.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生产体系
 
      (1)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2)鸡蛋从产品到商品;
 
      品牌化:安全性:无药物、无激素、无添加、可生食;
 
     (3)鸡蛋安全性受到高度重视。
 
       3.蛋鸡无抗养殖的难点
 
     (1)饲养周期长:>70周龄;
 
      (2)饲养密度大:单栋>5万只;
 
      (3)相关管理规定非常严格:产蛋期不得检出任何抗生素;
 
       (4)鸡蛋是封闭壳体,违法违规者无处遁行。
 
        4.蛋鸡无抗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
 
      (1)种鸡疫病净化
 
       (2)饲料安全
  
       (3)抗生素替代
 
      (4)饮水安全
 
      (5)蚊蝇、老鼠的控制
 
       (6)舍内环境控制
 
      (7)废弃物收集和处理
 
      (8)蛋品加工过程控制
 
       5.动物福利
 
       欧洲的立体散养(Aviary)模式在技术上已取得长足进步,生产性能可达到很高水平。
 
        6.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成果
 
        育成-产蛋兼用的新型栖架立体散养成套装备:进一步优化了笼架结构及笼门开启方式,需要注射免疫时,通过关闭鸡活动区隔网即成笼养模式。
 
中国肉鸡生产现状与展望
 
文杰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肉鸡生产概况
 
       1.肉类结构:鸡肉是世界第一大肉类,中国第二大肉类。
 
       2.2020年禽肉产量与构成:中国鸡肉占禽肉的70%,世界占90%。
 
       3.2021年我国鸡肉产量与构成:白羽肉鸡鸡肉在鸡肉中的占比约60%。
 
      4.出栏量2012年超过美国,2020年被反超。2014年中国首次落后巴西。2020年出栏量与美国接近,产肉量与巴西接近。
 
      5.2020年肉鸡产值4192亿元。
 
      6.2020年全国饲料产量中肉禽饲料产量和占比最高。
 
      7.中国鸡肉及制品出口、鸡肉及副产品进口:2020年世界出口1450.5万吨、进口1347.2万吨;中国出口主要为鸡胸、鸡腿、加工制品。进口为鸡爪、鸡翅等,非洲猪瘟后进口量增大。
 
      8.肉鸡规模化生产水平:2020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7. 5%,其中:生猪57.1%、蛋鸡79.7%、肉鸡83.9%、奶牛67.2%、羊43.1%、肉牛29.6%。
 
       二、2022年肉鸡生产情况
 
       1.白羽肉鸡父母代在产存栏量变化趋势
 
      2017年底降至历史低位,2021年中达到历史高位,2022年6月在产存栏为4039万套,产能下调约12.4%。
 
       2.白羽肉鸡商品鸡出栏量变化趋势
 
       (1)2018年1月为近年低谷,之后开始回升;
 
       (2)2019-2021年出栏量不断增加,至2021年7月达到顶峰,随后几个月高位震荡;
 
       (3)2021年出栏66.0亿只,比2017年增长61%;今年一季度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二季度开始回升,上半年出栏量为28.8亿只,同比减少11.1%
 
      3.黄羽肉鸡父母代在产存栏量变化趋势
 
      (1)2017年9月触底后开始增长;至2020年4月达到近十年来的峰值,之后产能开始下调;
 
      (2)2021年10月至今企稳回升,当前在产存栏为3914万套。
 
      4.黄羽肉鸡商品鸡出栏量变化趋势
 
       (1)2018年5月为近年来的出栏低谷;
 
       (2)2019年底达到阶段性峰值;
 
       (3)2020年2-3月份受疫情影响,为异常波动;
 
       (4)开启了长达2年的调整,近半年开始企稳;
 
      (5)2021年出栏40.4亿只,同比减少约8.5%;2022年上半年出栏18.1亿只,同比减少13.4%。
 
       5.白羽肉鸡养殖收益
 
       (1)2015-2017连续三年亏损;2018年收益近年最好,年均1.71元/只。
 
       (2)2019年由于雏鸡价格高涨,商品养殖亏损,累均收益-0.36元/只。
 
       (3)2020年商品养殖亏损加剧,累均收益-0.55元/只。
 
      (4)2021年商品养殖收益改善,累均收益+0.64元/只。
 
      (5)2022年上半年商品养殖收益为 +1.35元/只。
 
      6.白羽肉鸡产业链收益
 
      (1)2015年亏损。2016-2017年产业链单位收益2元/只以下(1.94~1.79 );
 
       (2)2018-2019年产业链单位收益为3.45~4.72元/只;
 
       (3)2020-2021年重回到2元/只以下,为1.91~1.17元/只;
 
       (4)2022年上半年产业链单位收益为-0.12元/只;
 
        7.黄羽肉鸡养殖收益
 
        (1)收益稳定,仅2017年有6个月出现亏损,年均2.42元/只;
 
       (2)2018年,年均4.67元/只;
 
       (3)2019年,年均7.33元/只(产能达到高峰);
 
       (4)2020年,受疫情影响,消费锐减,年均1.18元/只;
 
      (5)2021年,产能减少,消费有所恢复,年均4.54元/只;
 
       (6)2022年上半年商品养殖收益为5.43元/只。
 
      8.黄羽肉鸡产业链收益
 
      (1)黄羽肉鸡活禽销售仍占80%以上,屠宰环节收益无法统计;
 
      (2)全产业链收益与活鸡价格高度相关,与商品养殖收益十分接近,2022年上半年产业收益为5.52元/只出栏鸡。
 
       三、肉鸡生产发展趋势
 
       1.人均肉类消费:禽肉增长,牛肉下降:未来十年,禽肉占全球肉类增长的52%。禽肉增长17%,中国占增长的13%,美国12%,巴西10%,预计增速高于其他国家。
 
       2.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的发展趋势
 
       (1)快速和慢速型鸡形成一个多元化市场,彼此不能完全替代;
 
       (2)快速型多、慢速型少,符合消费分布特点;
 
       (3)发达国家快速型数量大,但动物福利会提高慢速型比例;
 
       (4)发展中国家通过品种改良,可以提高慢速型的效率和比例;
 
       (5)美国、中国、巴西和欧盟快速型约占91%。全球快速型肉占比72%。
 
       3.提高鸡肉占肉类比重的意义
 
       (1)FCR肉鸡1.8、猪3.0。生产1kg肉肉鸡 VS 猪节省37%粮食;
 
       (2)玉米单产每亩350千克计算,节约耕地1500万亩;
 
       (3)生产1kg肉产生CO2当量:牛肉14.8kg,猪肉3.8kg,鸡肉1.1kg;
 
       (4)高蛋白,低脂肪,低能量,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24.7%;
 
来源:网络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  释疑问答  |  收费会员好处  |  收费会员  |  服务对比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RSS订阅  |